通化师范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教函字〔2018〕29号

发布时间:2018-12-25 来源:数学学院所属栏目:课程建设

 

                                教函字〔20182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国办发〔2017〕95号)、《通化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推进“应用型课程(群)开发工程”,进一步强化课程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作用,提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建设、全面推进”的原则,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注重“服务培养目标的契合度、教学做合一的紧密度、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度”,体现工学结合、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构建能有效支撑转型发展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强化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建设100门左右的应用型课程,开发20部左右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校本教材,形成一批代表性课程改革成果。通过应用型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重构应用型课程体系

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要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方式。课程体系建设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传统学科、课程间壁垒,使生产链与教学链有效衔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探索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于项目化、基于混合式教学、基于赛教学一体化和基于应用领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开发模式,通过课程内容重组与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专业发展相匹配、与社会需求相对接、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适应、能有效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课程体系

   (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要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积极将本学科领域最新成果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促使知识掌握服务于能力建构。课程要围绕与专业相关的岗位职业能力组织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素质与能力。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分解排列为若干教学情境。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注重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将主流产品、主流技术、主流工艺融入课程,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学习、实践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激情。尤其要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将理论知识立足专业行业、面向应用领域开发一批特色的、综合性的实践实训课程或实践项目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应用型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质量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情景式、探究式、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大力加强教学沟通,促进教学相长。

   ()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

   以应用能力考核为导向,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变单一的课程理论考试为依据课程质量标准,对学生的必备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加强过程性考核比重,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别(校内考核、社会等级考核、合作企业考核等)的考核制度,强化学生课外学习。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设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型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与能力训练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实训指导书、培训包等材料,大量引用行业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

(六)推进应用型校本教材建设

应用型教材的建设应主动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广泛深入参与,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知行互动的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融合,编写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系的校本教材。通过应用型教材建设立项,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应用型教材。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应用型教学团队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与教学改革引导性政策,设立教学改革奖,每2年评奖一次,表彰教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做出的贡献。各教学单位要应尽快制定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组建应用型课程团队,落实课程负责人,做到“每门课程有人建,全体教师都参与”;进一步强化课程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建设中的组织和核心作用;对重点建设或开发的应用型课程,应建立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专职教师组成的开发团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和教学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组成的应用型教学团队。学校将评选应用型教学团队,激发教师投身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定期组织教学团队(课程组)研讨活动,促使课程组研讨活动常态化;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职教师组成的团队结构优势,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填补、丰富工作过程性知识,构建应用性的教学、科研项目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丰富应用型课程资源。

   (二)健全课程评估机制,加强课程监控预警

    加强多样化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发挥各级精品课程、在线课程及开放慕课的辐射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与评估机制。与时俱进升级课程建设标准,加快课程更新改造,使所有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建立课程监控预警制度,对已通过认证的合格课程,对照基本标准,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课程建设基本质量及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大应用型课程的建设力度,将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要求、特征纳入课程建设目标,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通过学生评教、同行听课、教学信息员反馈等途径,逐步推进课程评估工作,形成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课程特色的形成。

  1.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坚持“分批建设、择优扶持”的原则,每年投入课程建设专用经费,用于各类课程建设项目,通过试点引导与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建设经费;加大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开发学做一体的教学场地,为应用型课程建设提供良好平台。二是要加强课程研究与改革,强化教改立项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三是要制定课程建设与改革计划。学校将分年度扎实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各教学单位应根据学校总体计划,本着“重点建设”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的作用,积极吸收学生参与,主动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对应用型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

    五、课程建设的验收

    为了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建设目标的实现,对应用型课程建设工作的组织与验收规定如下:

   (一)建设周期

    计划每年立项建设50门课程,每门课程的建设时间原则上为一年,建设期结束后,教务处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进行评价。

  (二)经费与奖励

学校按照课程建设规划的进度每年投入专项建设经费,用于立项课程建设。各教学单位组织相关教研室教师进行论证,由课程建设负责人填写申报书(见附件1)。经教学单位初审后报学校教务处评审立项每门应用型课程建设经费为0.5万元,课程验收合格后,每门课程奖励0.5万元。

   (三)验收与评估

1.教务处将定期组织专家对课程立项进行中期检查和验收评估工作。中期检查不合格要终止建设任务,收回建设经费验收不合格的,取消项目,同时限制课程负责人及所在单位其他教学项目的申报。

2.应用型课程建设结项时需提供以下材料:应用型课程建设调研报告、体现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大纲、丰富的教学资源(含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习题、案例等);课程改革实施报告(教改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建设,实施效果、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等);同时教务处将采取多种方式(校内督导、同行教师、校外专家等)对课程进行听评课等综合评价(课程验收评估指标见附件2)。

3.验收通过的应用型课程所形成的各类资源归学校所有。

4.验收合格后,教务处将组织选拔优秀应用型课程进行全校示范观摩,推广新进建设经验。

 

 

 

通化师范学院教务处

20181220

 

 

 

 

 

 

 

 

8

 

数学学院 http://sxxy.thnu.cn/